目录
论口头文学的接受朝戈金;5-14
赛博格女性主义批判——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张墨研;15-23
论“崇高”的六个层次刘旭光;24-31
论艺术生成的差异逻辑卢文超;32-40
杜博的诗画对观与艺术理论的现代起源张颖;41-50
审美理解的“自治”——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的实践维度张巧;51-58
于右任与晚清诗界革命思潮胡全章;59-67
“光绪废立”与《老残游记》:重释刘鹗的救国理想与文体革新郑学;68-77
论章太炎的文体学谢琰;78-86
中国文学史在近现代的知识定位与话语竞争谢文韬;87-95
中国近现代司法变革的文学反映——略论中国侦探小说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多重意义周洁;96-106
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与新文化运动的互动——《学术文录》与1917年前后的“整理国故”张慎;107-115
话剧意念的生成与命名袁国兴;116-122
艾青与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谭宇婷;123-130
柳无忌的海洋文学理论陈绪石;131-138
成为/不成为“台湾的崔承喜”——重读吕赫若小说《山川草木》李娜;139-149
时空拓展、功能转换与媒介变革——中国网络小说的“长度”问题研究房伟;150-157
新世纪网络小说的盛世叙事与中国气派聂茂;158-167
广播电台与新时期听觉经验的生成——从刘心武小说的播出说起杨毅;168-176
论莫言小说的比喻思维郭洪雷;177-186
作家书库里的故事——论王安忆阅读、课堂和随笔之间的互动关系程旸;187-194
“舆地学”与中国当代小说周保欣;195-204
百年考古与汉语史诗新认识江林昌;205-214
域外接受与变革:朝鲜朝唐宋诗之辨审美趋向探析李岩;215-223
编后记224
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