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”笔谈
普及经典名著,弘扬传统文化莫砺锋;5-9
推动文化传承发展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刘跃进;9-13
勇担新使命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学力量吴义勤;13-15
“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”专栏
在民族演剧体系的探索中创建话剧演剧的“中国学派”——20世纪30至60年代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生成机制论略张华;16-25
“革命文学论争”与无产阶级戏剧的生成焦欣波;26-34
出入中西,熔裁新旧——欧阳予倩《宝蟾送酒》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刘汭屿;35-44
从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郭超;45-52
形式的破裂——《伤逝》的“文体混合”与鲁迅的“杂文自觉”张旭东;53-62
工具革命和思想革命的■王风;63-71
“如画”的风景:贾平凹小说中的地方想象与风景书写盛慧;72-80
现实主义美学价值的重申及当代性检视——对中国当代工业题材话剧创作的探讨周珉佳;81-88
双重“文城”:余华《文城》的重大转折及叙事分析刘旭;89-98
漫长的“小说学徒期”——论刘震云早期小说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徐刚;99-107
作为文学遗产的传统与现代性再造——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刘波;108-115
《杜晚香》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王碧燕;116-123
拉康精神分析文艺观中的美:诱惑、屏障、隐喻赵淳;124-132
危机中的调停:韦勒克的语文学省思、比较文学设想与人文主义理念郭西安;133-140
奥尔巴赫作为方法:浦安迪的摹仿叙事理论建构王怀义;141-150
与物共鸣——从中国现代美学看罗萨的“对角线共鸣轴”冯学勤;151-159
双髻、蛾眉与成人:“美”字字形演变与本义新考陈敏;160-168
世界中的中国文论:从朱光潜到海外中国诗学蒋浩伟;169-176
陶渊明“北窗”与“南窗”典故的分化与浑融——兼审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陶诗论及其价值郑雄;177-185
论中古志怪中的图像与文学王昕;186-194
书迹诠释中的心史:黄庭坚晚年题跋的三重回观陆嘉琳;195-205
清代骈文选本与骈文学的新变张明强;206-214
预流的学术与中国小说史学的知识体系建构宋莉华;215-223
编后记224
书讯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