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新时代中国文论建构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张福贵;5-13
中国古代艺术时空观及其结构创造黄念然;14-21
剧场场景反媒介景观——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剧场理论为核心的考察王曦;22-32
朝向他者的哀悼与摄影——解读德里达的《罗兰·巴特之死》苏林;33-43
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重建——本雅明、伊格尔顿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转换李永新;44-52
通义:汉语阐释学的思想与方法李建中;53-58
别开生面的诗学探寻——朱自清《赋比兴说》略论刘佳慧;59-67
新大陆的旧文苑——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袁一丹;68-78
《弟兄》二重暗讽结构——兼论读懂小说之条件郜元宝;79-87
作为革命债务的遗产——“第三种人”论争中的“文学遗产”问题付丹宁;88-98
“在金融的上海呻吟”——论《子夜》中的金融与现代性蒋晓璐;99-106
江户-明治文学家对“郑成功形象”的日本化建构——兼论中日视野下“郑成功形象”的变迁董灏智;107-114
“台阁”与“山林”文坛地位的升降浮沉——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流变左东岭;115-124
论中国古代作为文类概念之“寓言”王庆华;125-134
“苏李诗”的用韵特征及《李陵集》成书考论马燕鑫;135-141
“浮华”观念的意义转移与汉魏思想的进路——兼论“浮华”与汉魏文学王勇;142-152
离散、记忆与家国——论民国初年的香港词坛张宏生;153-163
论“后朦胧诗”张枣;亚思明;164-175
论钟惦棐电影美学的实践性和原创性祝晓风;176-183
新世纪中国小说的“山海风”——《山海经》与新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学想象曾利君;184-191
行走大地,歌哭人生——论雷平阳王士强;192-202
现代化工程的“民歌”——十三陵水库工地上的劳动、诗歌和工地文化范雪;203-212
以疼痛的方式揭开人性的面纱——谈张翎的“生命力”三部曲徐榛;213-220
《文学评论》2019年总目录221-223
编后记224
欢迎订阅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类期刊225
两城山画像(之二)226